OFweek鋰電網訊 正值人間四月天,書架一角的斜影,被晨光暖暖地投射在桌頭一疊紙質表格上,那是打印出來的上市車企去年業績表單,令人心喜的數字與此刻空氣的溫度相映,仿佛無聲地訴說著民族汽車產業春天業已到來。只是電腦屏幕上顯示:“4月車市銷量微增0.8%,批售同比下跌2.3%”。這組數字傳來不合時宜的寒意——何以出現這樣的悖離?屏幕右下角彈出一條新聞:特朗普政府已將鋼鐵、鋁業、汽車、飛機、造船和半導體行業列為貿易政策議程的六大“關鍵行業”,正考慮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等貿易執法行動。對,補貼,這是汽車行業多年以來的依賴之一,特別是對自主車企來說。而4月的那一絲冷意,又何嘗不是這種依附性的后遺癥之一呢?繁榮表象,背后之手在我們看到的數字表象的背后,還有另一重光景。
“上汽2016年利潤全球第十!”很多人能夠很快理解這個排名的分量,畢竟上汽2016年320.08億元凈利潤中,合資車企占了主要部分: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歸于母公司凈利潤分別為256.82億元和169.47億元,按照《權益法》分配,上汽從中獲取凈利潤213.14億元,剩下的凈利潤總額也只有106.94億元;考慮到外方還和上汽設立了其他合營公司與聯營公司,自主板塊貢獻給上汽的凈利潤不到320億元的三分之一,中國力量的貢獻依然薄弱。但是極少有人能夠看到,上汽2016年還從政府獲得了25.47億元補貼(即年報中的“政府補助”),這也是30.49億元“營業外收入”最大的一塊,直接計入“當期損益”,成為凈利潤額中的組成部分,占利潤額度大約為8.0%。根據上汽年報的解釋,政府補助主要包括土地拆遷補助、固定資產采購補貼以及技術改造等。過去五年中,上汽每年的政府補助額度從7.62億元攀升到如今近30億元,最近三年均超過了25億元,占凈利潤比重在8到10%之間。